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电机技术研究中心欢迎您!

中心资源库
   首页 > 中心活动 > 正文

创业意味着思想的突破

发布时间:2015-05-22

在这个消费时代或者工业时代,一提到创业,很多人就想到办企业挣钱。其实,在任何行业中做开创性的工作或者脱离旧体系的束缚都算创业,创业最重要的是思想突破,而不是投资。

  海归学者回国开展科研是一种创业,是换块土地继续种植自己熟悉的作物。这里面有风险,因为地方不一样,土壤的厚度不一样,土质的肥沃和贫瘠程度不一样,酸碱性和金属离子种类不一样,土壤的保水能力不一样,外界的阳光雨露也不一样,因此同样的种子种下去,收获很可能不一样。对于年轻海归们,创业初期其实也比较艰难,比之在国外那种完备的科技评价和管理制度,他们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适应现在的管理,因此往往会经历一个产出下降后又上升的过程,这是正常现象,单位的科研管理者应该宽松对待。比如,我所对新进百人的课题组实行五年免考核政策,就是要让他们适应新环境,这是管理者对科研创业的一种思想突破。海归学者自己的思想也应该有所突破,要结合中国国情和需求做研究,适应国内的科技投资习惯。

  国内青年学者脱离旧团队单飞也是创业,是豆芽顶开压在头上的石头。生豆芽是个有趣的过程,不压石头,豆芽就长得细长瘦弱,压一块重量合适的石头则豆芽长得粗壮结实。国内的青年学者都来自于一个已有的团队,每个团队都有不同的风气,这很正常,但团队的风气或者规则同时也是对个体发展的束缚,因为没有完美的团队。当你过于适应这个团队时,就意味着你安于现状而失去了创业的激情;当你非常不适用这个团队时,就意味着你被捆住了手脚,无法施展才华。当青年学者发展到需要独自创业的时候,必需勇敢地挣脱旧有团队的束缚。此时,青年学者必需突破思想的惰性和畏惧心理。

  科研人员转变研究思路,也是创业。由注重发文章到注重应用开发,需要突破研究目的转变带来的不适感,反之亦然。如果可以在这两方面顺利切换,应该就可以开辟出新的天地。在一条路上日久,人们往往耽于旧制,惰性日重,转换科研思路难之又难。与之相仿,研究单位转变发展思路,也是一种创业,但难度更大,因为单位里不愿意转变研究思路的人往往占大多数。比如科学院搞分类改革,其实是在逼迫研究所确定今后发展道路,究竟是学科建设(卓越中心)、技术服务(大科学装置)、创新院(前沿研究)、特色研究所(应用技术)中哪一个?在科学院内部“同质化竞争、碎片化扩张”20年后的今天,每个研究所都长了赘肉,严重影响发展效率,因此这个分类改革是刮骨疗毒,对于一些非主流的研究人员,选择改换思路、重新创业显然势在必行。

  目前,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业,是个让人喜忧参半的政策。喜的是国家终于放开了绑在科技转化身上的最后一道绳索,忧的是创业不成恐怕难以回归科研。如果突破不了思想的惯性,构思不出限域以外的景象,创业肯定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