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入选者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 李大伟
高中时代以后就再也没有碰过这个主题,没想到时隔多年再次写“成长的故事”,真是别有韵味在心头。我博士生期间,与我的恩师曲荣海教授交谈时,也谈到过这个事情,并形成一个共识——曲折艰难的经历往往是人收获最大、最难忘、对个人成长最有意义甚至是美好的事情,此类大道理早就听过,但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有深刻的理解。我此次所想分享的经历是与我的一个科研项目有关的事情。
我于2017年入选青年托举工程项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大力支持下,着力于高转矩密度永磁电机技术方面的研究,承担了较多的科研项目。其中,有一个重要项目是与某集团合作开发特种高功率密度电机系统,这个项目的情况可以简单总结为技术参数高、工况恶劣、需要团队合作、参考资料少。合作方第一步的要求是方案竞争,有三家竞标高校或科研机构,我所在华中科技大学在该领域属于新军,但考虑到这一领域属于国家重大需求,我们当时也是抱着冲一冲的想法去竞争一下。这个项目涉及整个电机系统包括电机、驱动控制和功率器件。在曲老师指导下,我与团队孔武斌老师、陈材老师提出一个技术激进、工艺上需要大量验证的方案,现在回想起来,有些细节点还是很大胆的。经过两个月的方案论证竞争,合作方最后选择我们。事后与合作方了解我们中标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技术方案与参数更具先进性、与现有成熟方案差异较大,其他几家单位可能考虑到领域特殊而选择了较为保守的成熟方案。这件事情给了我第一个触动是谨防“深厚的专业背景”限制你的技术想象力。最近很火的新闻——SpaceX采用低成本工业级零部件实现载人航天,其实是类似的道理。
拿到这个项目的喜悦只持续了几分钟,深刻体会到工程里“细节见魔鬼”的故事。虽然电机系统技术我是科班出身,但是“如何实施”仍是摆在我面前最大的问题。这个工程项目涉及到方案论证、方案细化、工程进度安排、管理、大量的辅助论证方案设计与实施等等大量问题。很多方面是我不熟悉的,当时的苦恼可想而知。那段时间抽空去就看曾国藩传,他在军事空白的情况下,如何边做边学成为军事家,当然这些只能给我心里安慰。项目最开始的半年几乎停掉了所有别的项目和事情,与团队一起去琢磨。最后决定针对这个项目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的特点,我们最终总结、反思出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策略。看似不专业但后来证明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保证了项目的流畅进行。这件方法成为我们团队后面项目管理和实施的样板,也使我深深体会到面对未知工程问题,制度性地总结反思是很重要的管理方法。当然未来如果有机会,我很想系统地学习下工程管理的方法。
方案与管理方法确定后,仍有大量的未知在未来等着你。我们做工程项目,设计出来与制造出来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前面的管理方法给了我们团队很好的帮助,制造中也在不断调整初始设计。在设计、分部件、分系统层面上,保证我们的方案没有问题。我当时也是信心满满,等待一蹴而就。终于在8个月后进入到系统实验阶段,实验期间的第一个月就出现了碳纤维扫堂、损坏、蹦出的大问题。大量碳纤维碎片从观察孔飞出,现场的感觉就蒙住了。当时所有人在一起开会,说的最多的就是“不应该,明明都验证过了”。我们决定的解决方法就是从头开始每一道每一道过,最后,发现是盲目信任经验,定转子存在“合理”偏心没有放到转子机械校核余量中。这件事情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工程切记存在侥幸心理,尤其是对特殊项目,实验数据要比经验靠得住。
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我的一个小小“成长的故事”,这个“流水账”不够沁人心脾,但对我来说,因为切身经历所以无比难忘。总结而言,1. 要迎难而上,切身去经历;2.要注意很有可能被已有的知识所束缚;3. 制度性地总结反思是我认为很好的自我管理和项目管理方法;4. 工程中的侥幸心理是“定时炸弹”。
新闻来源: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http://www.ces.org.cn/html/report/20063044-1.htm